“血的教训!”有人差点被割断血管,几乎家家都有

8/30/2023 12:16:45 PM 共享者:吞一 举报


拖把、扫帚是家家户户

必备的保洁工具

可如果使用的时候不注意

却立马变成“伤人狂魔”!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有网友于27日发帖称:

“血的教训!“

自己洗完澡拖地时

拖布头突然脱落

导致里面的钢管扎进了肉里

伤口很深,筋膜直接切断

图源自网友

“到医院急救进行手术,里里外外缝合二十多针。急救医生说还好没有伤到肌腱和血管,否则后果很严重。”

图源自网友

拖把杆末端的把手处一般是用塑料套着不锈钢的,表面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如果拔起塑料盖就会看到里面很锋利。该网友呼吁大家:“希望大家引以为戒,这种拖布一定要提前做固定处理,希望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图源自网友


如果拖地时不小心,把塑料盖弄掉了,不锈钢的接头就会像锋利的刀片,随着用力拖地的动作狠狠扎在手上或腿上。拖地动作过猛的话扎得还可能特别深,极其危险!

该帖发布后

近八万网友在下方留言

28日

相关话题一度冲上热搜

有许多网友称

自己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

还留下了疤痕

网友看见帖子内容后

检查了自家的拖把

发现自家用的也是这种

评论区有商家称进货的时候

都会进行检查

生怕大家不小心被割到

还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将塑料保护套缠住进而避免脱落

评论区有网友给出了

防止塑料部分脱落的方法:

“可以将塑料部分拔下来,

金属部分放到燃气灶上烧一烧,

再套塑料部分,

塑料头会被烫得牢牢粘住……”

许多网友对此类拖把的设计

表示质疑

“为什么这种扫把或拖把上的胶头

不做成连一起的?”

除此之外

不仅拖把、扫把会这样

有网友称

“用的是一个刷子也是这种构造,

手腕划破后眼睁睁看着

青色的大动脉在我眼前跳……”

此前

不时有媒体报道

扫帚、拖把伤人的事

2017年6月,河南开封的大学生小闫在宿舍里拖完地洗拖把时,因旋转拖把上端的塑料手柄断裂,使里面的钢管裸露,右手手掌被裸露的钢管割伤,里面的肌腱和血管全部被割断。被送进医院后,医生在显微镜下用了两个小时,才将断开的肌腱和血管重新缝在一起。如果不及时手术,她的右手功能将会丧失。

2016年8月,湖北十堰的宋女士在打扫卫生时,手里的拖把尾部塑料头脱落,拖把边缘锋利的不锈钢管径直戳在宋女士手腕上,伤口长达7、8厘米,缝了20多针。

2015年6月,湖南长沙的一个2岁宝宝在家玩耍时,用手掌拔扫帚头,手掌搓出了一圈深深的血痕,导致肌腱断裂,关节囊破坏,右手需石膏固定3周,之后还需做功能锻炼。

如何正确选购

和使用相关产品?

选购

1. 尽量选购正规厂家生产的拖把及扫把等清洁用品,查看产品信息是否齐全,包括生产厂家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产品的名称、型号、安全警示标识及使用说明书等。不要购买三无产品。 

2. 购买时应向经营者索取发票或其他购物凭证,作为日后维权的重要凭证。 

3. 选购时应检查产品的设计安全性。可拆卸零部件的锐边应被完全包覆。薄壁管件的非功能性管口应采用工艺堵头填充。相互连接的零部件之间应无夹伤人体的不合理间隙。可相对运动零部件之间的运动应无卡涩现象。锁止机构的功能应可靠。金属把杆的强度应足够,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突然断裂或弯曲给人体造成伤害。 

使用

1. 使用前一定要详细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尤其是其中的安全注意事项,要认真检查把手及其他连接部件是否稳定、牢固、安全、可靠。

2. 使用时,应穿戴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清洁力度应均匀、适度,不要使用蛮力。 

3. 家长一定要看护好儿童,避免儿童拆卸或玩耍扫把、拖把等清洁用品,防止被薄壁金属管件划伤,避免受到伤害。 

4. 受伤后可先用干净的布或纱布包扎伤口,然后尽快到医院接受专业的治疗。 

5. 如果您家中正在使用金属把杆的拖把及扫把,一定要检查把手是否容易松动或脱落,留意厂家的召回通知,联系厂家提供安全技术服务。若您使用的拖把及扫把存在安全风险或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伤害事件,可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提供有关产品伤害信息或缺陷线索。 

赶紧看看你家有没有“同款”?

安全无小事

即使是在自己家里

有些隐患还是要提高警惕

以防受伤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